五个健康的误区|手术|治疗

摘 要

  社会上人们都在积极地学习各种技能,忙于赚钱养家,甚至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~ 有多少人真正重视过自己的身体?愿意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了解自己这个无价之宝? 健康重要吗?

社会上人们都在积极地学习各种技能,忙于赚钱养家,甚至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~

有多少人真正重视过自己的身体?愿意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了解自己这个无价之宝?


健康重要吗?不重要!

只有失去健康才知道它的重要。

这个社会并不缺讲营养,搞健康的,医院到处都是~

缺的是,真的能让人们好起来的解决方案~

医学,一直被人们看得太过于高大上,让很多人充满了神秘感,所以,一有个伤风感冒,动不动就吃药打针输液

其实,学营养,你才知道,很多问题根本不需要吃药打针,更用不上输液。稍微改变一下你的饮食结构,生活习惯,就可以恢复健康。

想要恢复健康,什么是最重要的?是具体的方法,还是正确的观念?

我们会到处找“名医”,到处找“偏方”,用尽方法的最终目的是把病治好,但是我们心里都没有底,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把病治好。

能不能找到好方法,关键不在于你找了多少人,试了多少次,而是在于你出发时,你的思维是否对?

误区一:急于解决健康问题

这是心态的问题,很多人生病的时候,便希望采用最快的方法来把问题解决。那些疗效快、疗程短的手段通常会受到很多人的吹捧。最典型的手段如手术切割。

有个患者在一年前被诊断出卵巢囊肿,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手术切割。术后不到一年再次体检时,另外一个卵巢也发现囊肿了。这次检查结果出来后,她犹豫了,到底是再做手术切掉还是想想其它办法。

考虑再三,她选择了通过功能营养进行调理。经过不到三个月的调理。她的卵巢囊肿就慢慢消失了。虽然三个月的时间相对于三个小时的手术时间要更长一些,但是这种康复才是真正的康复。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才是真正解决问题。

要意识到问题所在,多从根源上去思考,解决问题。

误区二:过分依赖医生

医生受过专业教育,对疾病认知、对药物的使用都比外行的你要有经验得多,但是医生能做的事情,并不是使用药物把你从疾病状态变回健康状态。

医生能做的事情是,在危急时刻,让疾病变得不那么危急,控制病情的发展,设法阻止病情的发展。

但是症状的控制、病情的控制不等于治愈疾病。就像高血压、糖尿病服用降压药、降糖药只是控制血压和血糖,并没有治愈疾病。

请大家想一想,当一个人得了急性病,抢救,救命,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是医生。

慢性病一辈子吃药治不好,因为这些在西医那里不是专长。所谓“术业有专攻”,医院是看病的,是救死扶伤、是急诊抢救,而不是健康恢复。

误区三:意识不到“好转反应”的存在

在很多人眼中,恢复健康就是要把不舒服症状去除。这个出发点虽然是对的,但是在康复过程中同样会出现许多不舒服的症状,甚至会比生病更痛苦,我们称之为——好转反应。

有一个高血压的朋友,按营养调理出现头晕头痛的情况,来找我求救,我告诉她忍耐一下过几天就好了。

过几天头不痛了。其实身体会遵循它自身的规律,把规律看透了,事情自然会在掌握之中。

误区四:不知道康复需要什么

恢复健康,你需要提供什么给身体,身体才能恢复?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思考的问题。很多人会寄希望于药物,但,药物的作用是帮助控制病情,而不是人体所需的原材料,所以药物并非最好的选择。

误区五:缺乏耐心

就像生病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一样,慢性疾病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恢复健康也需要一定的时间。

身体不可能将几十年积累的伤害,在一两天内便彻底恢复。

我经常和朋友们强调,要把康复过程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把康复计划当着一种生活习惯来培养。

很多人喜欢追问什么时候可以痊愈,什么时候可以停止执行康复计划。

在他们眼中,康复计划就是治疗计划。其实,两者是不同的。

治疗计划是医生制定和实施的,而康复计划则是需要自己去实施,然后将其变成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的过程。

康复计划从某种角度来看,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重新塑造,所以应该是没有期限的。只要你希望一直处于健康状态,那么就可以一直按照康复计划中制定的生活方式来生活。


健康这门学问,你若已经有缘走进来,就必须花点时间,真正有心地把它理清楚、学清楚,不要跟着方法走,不要跟着产品走,要跟着人的身体需求走,认真地从生活方式上、习惯上一起做出改变,不要偷工减料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